close

「每個人的愛好與興趣都不同,送禮好傷腦筋……」你也有送禮相關的煩惱嗎?只要了解禮物怎麼挑到適合對方的,就不容易踩雷!

這篇文章是一篇完整的挑選贈品指南,讓您很快成為老闆信任、同事愛戴的挑禮好手!

企業送禮,是份貼心的祝福,在商業環境下有深刻的軟實力展現,可以體現企業的用心,因此企業禮品可以展現一種企業對客戶的重視。

以下為企業贈禮的常見場合,歪編為你逐一解說各個場合的挑選要點:

● 企業三節 (員工福利) 禮品:
送給員工是所有場合當中最難的,大家工作之餘難免會討論,閒話家常一番。因此「實用」、「不落俗套」在這裡是最重要的指標,首先要了解同事們的組成(年齡、性別等)。

例如:若是有家庭的同事居多,送禮時對方家人也可以使用到一定是最實用的; 再來多數的公司每年都贈送一樣的禮品,因此只要今年新的變化,很快就會讓大家眼睛一亮,對你讚譽有加!

● VIP 客戶禮品:
這個場合最重要的部分是「不落俗套」以及「彰顯企業或品牌意涵」,不落俗套代表著公司富有豐富的創意,是很用心地在準備這份禮品。

若同時還能將企業的品牌或精神附加上去,肯定是大加分,讓顧客對公司的印象更深刻!

● 行銷活動/公關贈禮:
企業對外的贈禮一定要掌握「彰顯企業或品牌意涵」這點,另外也不能像打水漂一樣,送出去了卻沒有被記住,因此「不落俗套」也非常重要。

站長特別介紹這個海傑納頂級烏魚子禮盒~

老闆從選擇烏魚子到禮盒包裝全部親力親為

確保產品的品質維持一定水準

而且還有推出烏魚子厚切一口吃的禮盒,對於喜歡下酒菜的朋友真是一大福音

而且老闆娘也做出很多的不同的口味

像是烏魚子米果跟烏魚子牛奶糖

在網路上也有開箱試吃的影片,看的站長口水直流啊!!!!

而且現在五倍券也可以購買海傑納相關產品,只要使用五倍券消費,還送你500元現金券

這個活動真的非常超值啊

海傑納對於自家產品的品質控管,已經超出我的期待
而且烏魚又叫信魚,每年冬至依照約定而來,從來不失約
是信魚,所以很多商界的人士,喜歡送烏魚子,
代表著,商道的信用,這也是烏魚子禮盒是送禮的最佳選擇

而且野生烏魚子要受到消費者的信賴,賣到最後講究的就是信用以及無可挑剔的品質
從事烏魚子這個產業將近10年
老闆娘從直接從廠商拿貨貼標,一直到有自己的生產線


從每年冬至,船一到的挑貨、揀貨,一直到把原料送給工廠製作曬成烏魚子

(曬烏魚子這是個古法,也是不傳外人的技法,我們只能選原料,讓工廠代工)
我更注重的是,曬好的烏魚子製作成一口吃,這段繁複工序的製程
因為這是厚切一口吃最關鍵的地方

*選料


臺灣正海子
烏魚從長江出海口,順著洋流,來臺灣,游到臺灣時,是接近放卵的時刻
(此時捕撈的烏魚,品質比大陸好,)
五兩以上,才有卵油,才會香,五兩以下做成脆脆、ㄋㄟㄋㄟ、醬料
(很多同行,都是賣2~3兩,絕少用正五兩下去做,一口吃)

*遵循古法,傳媳不傳女的,放置,鹽巴的比例,是曬製的關鍵


(鹽巴是天然的保存劑),(放太多會死鹹),(放太少烏魚子容易壞,(註一))
註一:
曬烏魚子,溫度,濕度,控制,是需要憑經驗,天候不好,濕氣太重,烏魚子會曬壞
外面乾,裡面濕,烏魚子會壞在裡面,我們行話叫:,#奧風,不是常吃的人,吃不出來
市面上,也很多人會把,曬壞的烏魚子,拿出來魚目混珠賣掉

*日曬法

很多同行會用低溫乾燥法
優點:全程在室內,總菌數少
缺點:少了反覆日曬法的香氣
(陽光有種神奇的力量,可以讓烏魚子更沉香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以上工廠古法製成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野烏金秘製:
#六小時米酒頭的浸泡

野生的烏魚子,有個致命的缺點,未經處理會有腥味
因為烏魚子有薄膜,需要人工反覆翻,讓酒精,慢慢滲入每個烏魚子的魚卵裡面達到去腥的效果,米酒頭還有一個作用,就是,在炭烤完後會有濃郁的香氣,入口後,口中會有<甘味>餘韻

#厚切

五兩上表面漾著卵油的烏魚子,再做厚切,相信是,口感上的,上乘之作
(我們可以偷工減料,因為客人,最愛問,你們大圓有幾片烏魚子,我們可以作弊切很薄,片數變很多讓整盒烏魚子滿起來,但….,這就失去了,我們嚴選原料的本意)

#封底

禮品的細節在這裡,每一片,真空包一口吃,1置中,2封底線整齊劃一,3真空包裝紙,又比其他廠商更小,只為了完成一個視覺上的精緻度
如同所有的頂級名牌包般,講究車縫線,精緻度,質感
封底這個動作,我們耗費非常多人力,什麼最貴,人工最貴,
但是我很堅持,因為我們是禮品,是送人的,每一個細節,都可以讓收禮的人,細細品味

2019金點設計獎,第二輪仍在賽內,同年一起參賽的入圍者有蔡依林的怪美的
做禮品,是個送禮人與收禮人之間的橋樑
送禮人會有想傳達的心意,當然也會有目的
手裡人收到一份真心實意的禮
當然,一定會感受到情意

賣烏魚子,很傳統的產業,製作的過程,並不美麗,甚至非常艱辛
冬至的寒冬裡,殺烏魚,幾百道工序才製成一片烏魚子
到我們手上,我們依然經過很多工序,讓我們的客戶收到,最完美的成品
對我而言,這一小片,是很多人的結晶,更是一種堅持
一種對生活品味的美學堅持

【海傑納x野烏金烏魚子禮盒】魚子禮盒美味心意創意兼具,

這是一份蘊藏心意的祝福禮盒,有我們的堅持與熱情,這次送禮送個不一樣的禮盒,讓長輩親友驚艷,更可以展現自己的用心送禮準備,保證送禮送到對方心坎裡,與對方建立起最堅定的友情橋梁!

TT115CE515ECE15RG

好文賞析

在新的一代人中,幸福來的簡單又困難。學習,生活,家庭各個方面,給我們各種壓力。林清玄在這本書的自序中寫“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。另一個答案,我說‘常想一二,不思八九’。”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若常惦記那八九,就容易憂懷喪志,應該嘗嘗去品味,思維那快樂的,幸福的,如意的一二,養成正向思考的習慣,在成功或失敗,順利或挫折,快樂或苦痛,都能成長和學習,才能成就人生——這就是這本書想讓我們懂得的智慧。 這本書細分為六個chapter: 品味生活——平常心是道,道是平常心。 忠于內心——在復雜的世界里,做一個簡單的人。 靜觀天地——每一個季節里都有生命溫潤的質地。 擁抱人生——即使在人生的最底層,也不要放棄飛翔。 情皆因緣——溫和而積極的愛方能長遠。 穿越塵世——唯有不執著,才能體驗到更深刻的美。 人生的道路很長,大學,愛情,婚姻,工作,事業,身心的平衡,價值的確立,美好人生的追尋…需要常常點撥,常常清醒,常常勉勵,才能一步一步向前走。書籍不僅僅豐富知識,更是溫養心靈。拜讀這本書,正為了領略哲學文學的美,發現生活中的大智慧,啟迪我的小人生。帶著敬畏和期待,打開這本書。 這本書中,有幾篇文章讓我受益匪淺。 第一篇就是《常想一二》。這篇文章,講究了書名這句話的來歷和作者對它的思考。一本好書,將就文理和事理,作者在思索時,我也不住地思考了起來。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:“我們的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本身,而是因為我們加在這些事情上的觀念。”在短短人生十九載,沒能對“生命已經夠苦了,如果我們把五十年的不如意事總和起來,一定會使我們舉步維艱”感同身受。然而人人都有不可測,難言痛的思慮,當我急躁焦慮的時候,這種前輩的經驗卻給我莫大的安慰。即便是時在洶涌的海上航行,還是可能會亂了陣腳,也有勇氣面對。總有一天“從前的萬般折磨我都能苦中作樂,眼下的些許苦難自然能逆來順受了”。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難的,他們的生活幾乎就是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”的真實證言,但他們在面對苦難時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,能“常想一二”,最后,他們超越苦難,苦難便化成生命最肥沃的養料,是為了他們開啟蓮花而做的準備。最讓我感動的不是他們的苦難,苦難到處都有。讓我感動的是他們面對苦難時的堅持,樂觀,勇氣。“原來‘如意’或者‘不如意’,并不是決定于人生的際遇,而是取決于思想的瞬間。” 苦難對陷入其中的人是以數量計算,對超越的人卻變成質量。數量會累積,質量會活化。“一葦以航”,正如清玄之理解,一葦是一種思維的象征,象征在人生的險海波濤中能“用美思維”,“以好靜心”,縱使只有一葦,也能無畏航行。 第二篇是《孤獨的藝術》。重巒疊嶂是美,一山獨立又何嘗不美。 蘇東坡填的一篇《卜算子》:缺月桂疏桐,漏斷人初靜。誰見幽人獨來往,飄渺孤鴻影。驚起卻回頭,有恨無人省。揀盡寒枝不肯棲,寂寞沙洲冷。整篇詩詞,又是“缺”,“漏”,“飄渺”,又有“恨”,“寂寞”,“冷”。從潛意識去觀賞,竟是悲痛遺憾至極。清玄卻說,自己更喜歡陳鵠的解釋,“揀盡寒枝不肯棲”是“取興鳥擇木之意”。一如世人,我聽到孤獨,往往含帶同情和憐惜。或許是霧里看花?或許真的謬解了當事人的心境? 看山川成片,固然是美,孤樹挺立于云上又何嘗不美?看白鷺群起固然是美,獨鷺淺淺行溪畔何嘗不美?《游清溪蘭若》中“西看疊嶂幾千重,秀色孤注此一峰”,韓愈說“異質忌處群,孤芳難寄林”,朱凋寫“隆冬凋百卉,江梅厲孤芳”,都在描寫所謂的孤獨,孤獨得卓越,超前。還有《江雪》,千山鳥飛絕,萬徑人蹤滅。孤獨的美感完美地展現出來。孤獨的靜物顯露出孤獨的美,孤獨的人何嘗不是。李白在月下飲酒,將明月和影子也邀請來了,“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”,孤獨時天人合一,物我相忘,便不孤獨。 在美感和詩歌里,孤獨有它的價值,在現實生活中,孤獨也有它的意義。佛家的話對我而言有點晦澀,常常用大量的心思去理解。“不二曰一,不異曰如;不二不異,謂之一如,即真如之理。”他在說的,就是孤獨的意義吧,一段是藝術境界。再段是將孤獨的藝術和生活融為一體,無所不在而見其神。有時候,獨處是一種智慧。學會獨立思考,獨立判斷,總有一天能獨當一面,降低依賴感和期待度,會過的更加豁達清醒。 第三篇是《在夢的遠方》。這一世沒有白來,因為會見了母親。對于我來說跟我媽媽的相處過程是曲折的,或許有當時年輕氣盛時的頂撞與不理解,有青春懵懂時的煩躁易怒,也有觀念不同的爭吵,但是當我真正離家在外卻是十分掛念母親,有時候她會想我,但不知如何開口就問我在忙嗎還是在上課,生怕打擾我,同樣我會想念她但也不會長篇大論去表示,簡短的語音或者一個電話、視頻便是她與我猶豫躊躇許久的決定,這么多年在她的照顧下沒有經歷風風雨雨,但是不管多大始終是她擔心的孩子,總擔心我是否吃得好、穿的暖不暖、壓力大不大。 正如清玄所說,母親對我們的期待并不多,怕孩子生病,過得不好,不過期待的就是身體健康,煩惱少一些。清玄小時候,身體不好,母親會不遠萬里地去求藥,就算只是“聽說有功效”,會因為他不舒服急得直掉眼淚,每次離家,行李都塞滿了母親準備的東西,唯恐游子在外受了委屈。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的母親。這一半輩子沒有享受過太多的快樂,做母親的心總是掛在兒女身上,母親的快樂大概就是兒女取得了好成績,身體健康,無憂無慮,兒女被稱贊,比自己收了稱贊更美。“我對自己的成長總抱著感恩之心,當然這里面最重要的基礎是來自于我的父親和母親,他們給了我一個樂觀,關懷,善良,進取的人生觀。”清玄如是說。我想我也是的,雖然沒有成為富二代官二代,沒有腰纏萬貫,還是在努力為生活奔波,卻得到了溫暖和愛,在生長的十九年中得到諸多愛的回憶。 “假如我們會思念,懂得思念、珍惜思念,我們的思念就會化成情感蓮上清明的露珠,在清晨或者黃昏,閃著炫目的七彩。”我會思念,懂得思念,珍惜思念。希望愛如露珠,在時閃耀,云去能滋潤一旦土地。 第四篇是《分別心和平等智》。人生的黑夜也沒有什么不好,越是黑暗的晚上,月亮與星星就越美麗。 作為平凡的我,總是有對分別有一種執著。對眼前的事物產生是非,善惡,人我,大小,美丑,好壞的種種差別觀感。這種心就是所謂的“執著心”“涉境心”。與“分別心”相對的是“平常心”,平常心就是以心為主體,不被是非等污染。當固有的概念讓我下意識判斷事,實際是在一件事有失公正了。換成常常說的話,也許“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”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。面對別離,心生不舍,常常是落淚,然而山水有相逢,終有一天會遇見。即使是死亡,思念不淡,回憶綿長。 在現實生活中,常常無法做到真正的平等,面對多重情況,常常經不住比較。在《法華經科注》中有“平等有二:一法平等,即大慧所觀中道理也;二眾生平等。謂一切眾生皆新理以至于果,同得佛慧也。”林清玄寫到,平等是一切菩薩修行,契入大悲與大智的不二法門。當不帶著有色眼鏡去觀察世界,揣摩人心時,也不會被多余的情感牽制。 “在不能進的時候,何妨退一步看看。 在被阻礙的路上,何妨換一條路走走。 在被苦厄困圍時,何妨換個心境體會體會。 天下沒有最能開啟覺悟的情與境,有清凈心。 平等看待生命的一步,打破分別的執著,就是覺悟最好的情境。” 看完這本書,我只想說,值得摘錄的太多,值得思考的太多。劉同曾經說“人都是在反復中成長,也總是在自我否定中重生。”看書,發現的是自己的不足,知不足而后上進。 因為疫情,大一下學期都是在家里度過,有時候不免心煩意亂,不知所措。在家會懷念在學校里的生活,可是開學又會想念家人,或許疫情的特殊讓我能在家的日子是這么多年也是以后最久的一次。于是想到“天下沒有最好吃的食物,饑餓的時候,什么食物都好吃。天下也沒有最好的處境,好心情的時候,日日是好日,處處開蓮花!天下沒有最能開啟覺悟的情與境,有清凈心,平等看待生命的每一步。”不拿地域來埋汰生活,就發現了生活的美麗。在家有家人,有熟悉的伙食和老朋友,有志同道合的兄弟伙計,有天天陪伴我的狗狗,在學校有新朋友去結交,新奇事物去發現,新的活動去參與,新的知識去求知。 在疫情比較嚴重的時期,會常常通過微博,微信等各種途徑去關注國際事務和疫情情況,常常連夢都和新聞有關。那段時間有的是焦慮,也是一些緊張。和朋友討論的話題也嘗嘗和這些內容有關,于是會忍不住“圍著世界轉”,時時刻刻刷新。反觀清玄的一句話“好像除了隨著世界轉動,我自己就沒什么好說,好想,好反省的東西了。 現在想起來,過去隨著世界轉動的生活真像一場噩夢,仿佛旋轉的陀螺,因為轉的太快,竟看不出那陀螺的顏色與形狀。”當時整體提心吊膽關心疫情的走向,未知迷茫與焦慮,整體拘束在家中,但是在國家與人民,在無數英雄人物的努力下,疫情得到好轉,而我也習慣了別樣的生活,上網課、每天打球、每天遛狗、讀讀書等等去消磨也是享受我的生活我的時光。如今,疫情已經淡然多了,在國內是安全的,管控不缺,安全有保障。假期的焦慮成了過去的云煙,如今的我也不再活在迷霧中。 “在不思慮過去和未來的時候,就快樂地活在當下,讓每一個當下有情有義,發光發熱,如詩如歌。”在思慮未來的如今,常讀書,陶冶情操,從中吸取可用的知識,雖不能減少要經歷的路,卻能讓路平坦一些,讓心思端正一些。“常想一二,不思八九”,憑借一二的甜,勇敢跨過八九的坎,如此覺悟足矣。 >>>更多美文:心情隨筆

家里有個黑色的墨盤,雖然很陳舊,然而全家人卻舍不得丟棄,搬了幾次家也總是將它保留下來,讓它成為了我們家的古董。因為,那是爺爺去世后留下的唯一紀念品。每次看到墨盤,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爺爺的音容笑貌。 墨盤,陪伴了爺爺一輩子,是他在世時候的“心肝寶貝”。 那個年代,市場上很缺專門寫毛筆字的現成墨汁,寫字一般都靠自己磨墨。爺爺酷愛寫毛筆字,在我的印記里,他天天都會寫,就算是去親戚家住幾天,也會將墨盤隨身帶上。每天,他準會擠出時間磨上一錠墨汁,心平氣和地練上幾手,有時候還會與一些長者或親戚現場談論一番書法心得。 墨盤磨墨的地方明顯凹進去不少,像一個小小的湯勺。爺爺一生之中究竟磨了多少墨,寫了多少字,連奶奶也不知道,成為了永久的謎。只是經常聽到鄉親們當面或背地里稱贊爺爺“墨水喝得多”。 爺爺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,無論是秀氣端莊的楷體還是遒勁狂放的草書,每一筆、每個字,無不讓人心生羨慕,給人一種美的享受。 從小,我就是爺爺的鐵桿粉絲,總覺得他手里的那桿毛筆,自帶一股神奇的力量,讓每個字都變得很漂亮。爺爺寫字的時候,我會給他磨墨,站在一旁認真觀察手腕行空的一筆一劃。偶爾,爺爺也會把著我的小手寫上幾個簡單的字。或許,如今愛上書法,經常在工作之余不惜筆墨舞弄幾手,恐怕也是受了爺爺的熏陶。 手指般長短的方形黑墨塊,是爺爺省吃儉用從街上買來的。每天爺爺寫字之前,他在條桌上攤開白紙,搬出墨盤,我就急忙舀來少許清水倒入盤中,然后三個指頭捏住一錠黑墨塊,用力在墨盤中磨來磨去。幾分鐘后,清水變得濃黑了,爺爺挽起袖口,抽出毛筆,用筆毛輕舔墨水,來回不停收出毛尖,左手按住紙角,雙眼緊盯著紙張,不慌不忙扭動著肘關節慢慢行筆于紙上。爺爺寫的字,有時碗口大,有時紐扣般小,都安排得均勻得體,每一次練習,都是一幅得意之作。 爺爺生在農村,一生沒有機會獲過書法藝術上的任何獎項,然而贏得的卻是鄉親們的口碑。爺爺愛寫毛筆字,也愛幫助鄉親們寫,而且分文不收。每年農歷九月一直到歲末的冬閑時節,爺爺最為忙碌,一直幫鄉親們寫春聯或碑文。周圍十里八鄉,幾乎所有的毛筆字都出自爺爺之手,有著一樣的風格。 爺爺寫碑文的姿勢很美。在村口、農家院壩、小溪邊……到處都有他幫人書寫的身影。寫的時候,或蹲、或站、或半跪,他那專注的模樣,遠遠看去就是一尊知識淵博的文人塑像。 爺爺教我寫毛筆字,是從“人”字開始的。爺爺告訴我,“別看這字簡單,要寫好卻很難。”爺爺還說,“人”字形狀頂天立地,“雙腳”呈八字分開站得實在,“頭”頂著一片“天”,一旦“雙腳”長短不一,失去平衡,“天”就會塌下來。在爺爺的指導下,每次練習“人”字的時候,我特別注重人字的“頭”和“雙腳”安排,經過幾年的不斷練習,終于寫得頂天立地。 爺爺已經去世三十多年了,然而,他教我寫“人”字的一筆一畫,好似兒時的一本啟蒙教材,一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。如今,工作多年的我,也經常提起筆頭寫著一個個頂天立地的“人”字。爺爺教我寫字,并未從最為簡單的“一”字開始,卻偏偏從“人”字起頭。如今,我終于明白,爺爺的良苦用心遠不止是教我寫字那么簡單,而是要我雙腳站穩,實在做人,方能頂天立地。 >>>更多美文:親情文章

人生一世,風雨兼程,沒有人能夠一路坦途,我們都在不斷地經歷磕磕絆絆,經歷相遇與離別。 只是,有的人能夠透過黑暗的縫隙,看到溫暖的陽光。 人生,說到底,活的是一種態度。 在我看來,余生,最好的生活狀態無非三點。 一、放下 人生,迎來送往,本就是常態。當一切已經成為過往,再怎么留戀也回不到當初,結果只會苦了心,累了自己。 時光匆匆,一段花開,一段花落,別總執著于無法改變的故事而徒增傷悲。學會放下曾經之人、曾經之事。 人海茫茫,彼此能夠相遇相識,是一場緣分,當緣盡了,也就該告別了。畢竟,各自有各自的責任和生活,與其苦苦糾纏,不如好好說一聲再見。學會放下沒有意義的事。 那些無法改變的現實,那些失落的,痛苦的,或不甘的經歷,都將它們通通封存在遙不可及的角落,然后,慢慢地去告別。 放下,不是一種失去,而是一種得到。當你放下了過去的緣分,就會得到新的開始,當你放下了無關緊要的包袱,就會得到自在的輕盈。 二、忘記 有位朋友問我:“為什么你總能活得如此恣意,難道你沒有受過委屈與傷害,沒有經歷過任何坎坷嗎?” 我想說:“每個人都一樣,總有受到打擊,受到刁難的時候,只是,你是選擇將其牢記于心,反復咀嚼,還是去淡忘,還自己一片清凈。” 生活里,牽絆住你的,往往不是所遇到的坎坷,而是思想上的“念念不忘”。對所有傷痛都耿耿于懷,哪怕外面陽光明媚,你目光所及也全是陰霾。 學會忘記他人的傷害。 換個角度來看,這段關系里,對方選擇傷害你,損失的是他們,因為你認清了一個不在乎你的人,而他們失去了一個真心待他們的人。 所以,面對傷害,無論是有心的,還是無心的,都不必耿耿于懷。 學會忘記一切不愉快。 很多時候,人之所以感覺快樂,不是擁有得多,而是計較得少。煩惱的事情,不去想,悲傷的經歷,不去念,內心自然就會輕松許多。 人活著,學會沉淀浮躁,才能感受美好;學會忘記煩憂,才能留住快樂。 三、珍惜 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,都會經歷許許多多的事,有已經失去的,有當下擁有的,還有等待去追尋的。 而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慣性,不是極力地去挽回失去的,就是一心追求自己得不到的,唯獨忘了珍惜眼前。 當所擁有的丟失時,才去感嘆,才去懷念,結果只有無限懊悔。 學會珍惜陪在身邊的人。 不要等到失去后才自省,不要覺得他們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,盡量多去陪伴和呵護,相信在你付出關懷的時候,自己也會得到滿足。 學會珍惜所擁有的時光。 活著,越來越長的是年齡,越走越少的是時間,對于當下的每分每秒,都應該認認真真地去對待,少一些不切實際,多一些腳踏實地。 生命本就該如此,著眼于當下,珍惜所擁有的一切,才能減少遺憾,增加幸福感。 如果說,人生上半場注定要披荊斬棘,那么,人生下半場就應該洗盡鉛華,靜水深流。不斷向內修剪自己,該放下的,別勉強,該忘記的,別苛責,該珍惜的,別揮霍。 歷經世事沉浮,始終保持波瀾不驚,活出自己最本真的樣子,就是余生最好的修行。 >>>更多美文:感悟生活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jda0qpryc 的頭像
    wjda0qpryc

    wjda0qpryc的部落格

    wjda0qpry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